春種期土壤水分變化規律與墑情保護措施
經過了寒冷的二月份,土壤開始解凍,至三月初土壤全部解凍,開始返漿。一般在丘陵黃土區,因地勢高亢,土質較粗,土壤水分含量低,故返漿期很短;在東南低洼易澇地的潮黑土區,因地協低平,土質粘重,水分含量較多,故返漿期長。
返漿期土壤水分的運行,給壽播提供了有利條件,但若耕作措旅不當,就易失去大量土壤水分,在這方而我省貧下中農創造了許多春拼保墑措施。除特別干旱的年份外,常年時期的初春,土壤水分以毛管水方式運行為主。如東北潮黃土類的粉沙土,土壤含水量接近田間持水量,群眾叫作“黑墑期”,及時把地松土,切斷毛管作用是最有效的保墑措施。
此后,春溫繼續升高,地表蒸發增強,若無深滴措施,土壤墑情就迅速下降,此時土壤水分的運行,主要以氣杰水的擴散方式運行,土壤水分含量在10%左右,土壤出現干旱層,群眾稱為“黃墑期”。此時,若無采取耙地松土措施,反而會加劇土壤水分汽態的擴散而“跑滴”,必須采取鎮壓和壓后耪地的措施,使表土下產生“緊實層”(群眾稱作“保墑層”)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
在黃墑期,若仍不雨,且早春前期耕作又粗放,干土層逐漸加厚,土壤水分按近凋萎系數,就進入群眾所稱的“干墑期”。此時土壤水分就以水汽方式來運行。在拼層虛松的東高平沙地區及坷垃多的淤土地里,由于春風強勁,蒸發量大,土壤水分的不斷散失,常造成失墑不能春播的惡果。春季大風出現的頻率,占全年大風總日數白勺30一45%,特別是安陽、鄭州、開封等地風速最大,常達比一20來/秒。
因此,促使土壤水分大量蒸發。據統計:小麥在春季拔節至開花期,需水量為1500毫米左右,但全省大部地區,在同時期的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因此,春旱威脅十分嚴重。根據春季土壤水分的運行規律,進行有效保墑措施,是提高抗旱效能的關鍵。
相關儀器: 土壤水分監測系統 http://www.youp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