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北縣:壩上節水灌溉一年省出個“西湖”
截至目前,我市壩上高效農業節水灌溉面積已達42萬畝,年節水1600萬立方米,相當于杭州西湖的總水量。監測數據顯示,今年5至8月壩上140眼監測井已有87眼井地下水水位回升,平均回升1.45米,回升幅度最大為2.71米。
王簸箕村農民用水者協會會長田亮正在向農民講解灌溉用水智能監控設備。
壩上地下水位呈回升趨勢,3年后將還回超采地下水
節水農業的樣板
10月的張北,到處是一派黃紅的深秋景象,地里的蔬菜早已采摘完畢,只剩下甜菜還沒完全收獲,遠遠看去綠油油的一片。
在該縣饅頭營鄉王簸箕村,村民閆海林正在用叉子將地里的甜菜挑上農用車,然后運送到糖廠。閆海林家有37畝耕地,其中20畝種植了甜菜,其余種植蔬菜,今年收成不錯。
在談到農業節水時,他說:“今年采用膜下滴灌種植甜菜后,從栽苗到收獲共澆了兩回水。村里灌溉實行了定額分配,給每家發一張卡,定額用完后,有錢也不能用水了,一畝地140立方米的用水定額,今年我沒有用完,還剩下七八十立方米,可以留到明年再用。”
他介紹,以往種植蔬菜,5天需澆一次水,天旱井水不足,村民都在晚上排隊等著澆地。采用膜下滴灌后,8、9天澆一次水,睡覺前打開自家地里的用水閥門,第二天早上水就澆好了。過去一株一株施肥,而膜下滴灌的同時就能施肥,像輸液一樣,將肥料送到每株蔬菜,既均勻又省工。”
如今,饅頭營鄉已成為壩上地區實施高效節水農業的樣板。
該鄉鄉長任彥林介紹,全鄉耕地面積8.9萬畝,其中水澆地4.2萬畝,目前所有水澆地都實施了節水改造。農業灌溉方式先后經歷了土渠灌溉,防滲渠灌溉,管灌,噴灌、微噴灌以及膜下滴灌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每畝灌溉用水從過去600立方米減少到現在的120立方米。
鄉里建立了總量控制、逐年遞減、定額用水的用水機制,今年全鄉灌溉用水控制在縣下達的636萬立方米以內,明年控制在588萬立方米,后年為504萬立方米。每畝地用水定額逐年遞減20立方米,從去年180立方米減少到2014年的120立方米。
任彥林還介紹,全鄉農田灌溉用水實行以電折價、綜合收費、階梯計費的辦法,綜合水費由18個農民用水者協會自行確定,最高每度電0.85元,最低位0.65元,包括基本電費、管水員工資及小型維修費和大型水利設施維修費。在用水定額范圍內不另收水費,超過定額范圍階梯收取水費。結余水量水利技術服務站可以回收,農民也可轉讓灌溉用水。
地下水超采多年
壩上地區的農業高效節水,是在地下水超采等的背景下開始實施的。
水資源是稀缺資源,壩上地區是生態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壩上的地下水已超采多年,地下水位下降得較深,造成地表的生態十分脆弱。
壩上地區的河流水系包括內陸河、灤河和潮白河三個水系,其中以內陸河水系為主,占總流域面積的85%。由于內陸河水系無境外水量補給,水資源的形成主要靠流域內有限的大氣降水補給,而壩上地區降雨量偏少,因此壩上水資源形成途徑十分單一,水資源總量偏小。
壩上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6.2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3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4.85億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復計算量為0.95億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2.1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69億立方米。
去年,壩上地區總供水量為2.2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占總用水量的3%,地下水供水量占總用水量的97%。在用水方面,生活用水量占到總用水量的11.8%;工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4.1%;農業用水占到總用水量的84.1%,而在農業用水中,又有90%的用水又主要用于蔬菜種植。
根據市水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2011年度地下用水情況和地下水可開采量計算,壩上地區共超采4605萬立方米。
地下水位開始回升
雖然壩上高效節水工程剛剛起步,但已取得明顯成效。
實施高效節水工程前,普通管灌每畝蔬菜平均用水為200立方米左右。據調查,今年工程區實際每畝灌溉用水量僅為90立方米。
今年,我市實施了壩上地區地下水動態監測項目,已于6月底全部完工,建設監測井140眼,其中高效節水工程項目區內為39眼、非項目區為101眼,在壩上1.38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做到了全覆蓋,實時對壩上地區地下水資源進行動態監測。
根據140眼監測井5至8月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87眼井地下水水位回升,平均回升1.45米。其中,張北縣回升最大的海流圖鄉大灣村達到2.71米,最小的饅頭營鄉王簸箕村回升0.18米;下降最大李森林村為0.93米,下降最小的是大囫圇鎮紅砂灘村0.15米,平均下降幅度為0.89米。分析表明,實施高效節水工程后,壩上地區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總體呈現了上升趨勢。
初步估算,今年壩上地區減少地下水開采1600萬立方米,相當于杭州西湖的總水量。
還回超采地下水
在壩上地區實施農業高效節水意義重大,可以維系壩上良好的生態和經濟社會的有序發展。今年,我市將在壩上地區全面推廣張北的農業高效節水經驗,除了不讓地下水下降外,還要把所欠的還回去,達到平衡,并逐年回升到一定水平。
我市將根據國家水利部灌排中心編制的壩上地區農業灌溉水量分配實施方案,按照壩上地區地下水可利用量正常年景1.49億立方米分配到各縣區。今年6月中旬,又按四級分配方式將水量進行分配,以分配定額進行總量控制管理。
節水增收效果使農民對高效節水工程越來越認可,農民用水觀念發生了轉變,形成了“要我節水”向“我要節水”的轉變。王簸箕村農民用水者協會會長田亮說:“膜下滴灌的好處是節水、節肥、節工、節電、節地,還可以防治草多干燥而發生的病蟲害、大水漫灌造成的地表板結,以及深層滲漏而造成的土壤次生鹽堿化,從而提高了產量和農民的經濟收入。農民說不出來,但能夠切身體會到它的好處。”
而據測算,實施高效節水灌溉,每畝蔬菜可節約生產成本350元。今年甜菜、生菜、西芹畝均分別增產約1200公斤、500公斤、2000公斤,按今年價格畝均分別增收600元、1000元、2400元。今年項目區20萬農民預計人均增收1100元。
今后,全市將以穩定水澆地面積、減少地下水開采、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構建工程網、信息網、服務網、監測網和水量分配“四網一分配”高效節水體系。
截至目前,我市壩上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已達到42萬畝。依據地下水承載能力,我市將力爭通過3至4年的努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8萬畝,完成壩上地區高效節水全覆蓋,使壩上地下水的取水總量由2.2億立方米減少到1.7億立方米以內,實現區域地下水資源采補平衡,為壩上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水利支撐。
“照今年減少的地下水開采的進度,三年時間,我市就可以將壩上超采的地下水還回去。”市水務局農村水利科科長安磊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