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區提高土壤水分含量的5個技巧
干旱地區提高土壤水分含量的5個技巧
土壤水分條件的優劣是植物生產力的重要標志,而土壤水分狀況又是自然降水、大氣干旱、植物利用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干旱地區提高植物生產力需要從植物本身和土壤水分條件兩個方面入手,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推薦使用土壤水分監測系統,及時快速準確的監控土壤水分含量及變化。
1 選擇適宜的植物種類
目前在黃土高原等干旱地區形成/土壤干層的林草種,均不是當地自然植被的的建群種和優勢種。這些物種雖然具有抗旱性強、速生的特點,但前期耗水量大,造成土壤水分嚴重虧缺。因此必須選擇適宜的地方物種,本地物種經過長期的進化而與本地水分條件相適應,水分的供需基本平衡,同時還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
2 強化降水的入滲與保持
充分利用黃土高原土壤持水能力強的特點,采取各種措施,減輕水分流失,增加降水的入滲轉化量,盡可能的補償土壤水分,改善植物生長的水分條件。同時減少地面的無效蒸發,相對增加植物的蒸騰耗水量,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植物的生產力。
3 根據土壤水資源確定適宜的生物量
若生物量過高,則生物間的競爭會加劇,其生長會不良,而且植物大量消耗水分,破壞了土壤的水分平衡,造成土壤的干燥化,但如果覆蓋度較低,一是雨滴濺蝕和水土流失嚴重,難以發揮生態效益,二是水分的利用率低。因此應使林草正常生長需水量和水分供應量的相互協調,植被才能得到持續發展。
4 構建復合結構,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
黃土高原的土壤水分一方面含水量低,而另一方面水分的利用效率不高。據韓仕峰等(1990)研究各植被用地后,在土壤中仍有較多的土壤水分,如表所示這對于植物而言并沒有發揮出土壤水分利用的最大潛勢,同時也是一種浪費〔2〕。因此可根據不同植物用水的深度和強度的不同,以及根系的分布特點,進行合理搭配或輪作充分利用土壤各層水分,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同時還應強化林地管理措施,加強撫育管理,例如及時的平茬復壯和皆伐萌芽更新技術,不僅明顯提高林木產量,還可增加薪材,同時又能改善坡面水肥條件,促進林木更新。
5 利用坡面徑流,發展徑流林業
對天然降水進行時空調控,通過集水區的匯集,使其以徑流的形式疊加,在造林區集存保蓄,從而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資源,實現植被可持續發展的旱區造林模式。集水造林作為人工造林的一項新技術,在時間和空間上把有限的降水資源進行再分配,使林木生長土壤水分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促進林木生長。甘肅省應用此項技術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此項技術在我國大范圍應用仍處于實踐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