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土壤墑情與旱情管理系統現狀與發展
寧夏土壤墑情與旱情管理系統已經啟動,雖然土壤墑情監測啟動比較晚,但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近年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筆者給大家呈現的是寧夏土壤墑情與旱情管理系統現狀與發展,主要從寧夏的發展情況和土壤墑情監測方面入手。
1、寧夏水資源特點和監測點分布
寧夏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全區土地總面積6.64 萬km2,現有耕地面積111.4 萬hm2,其中引黃灌區灌溉面積42.3萬hm2,中南部旱作耕地69.1 萬hm2。全區年均降水量305mm,年均蒸發量l 800 mm,地表水資源量10.2 億m3,加上國家分配的黃河水資源40 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690m3,農業用水3 150 m3/hm2。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該地區還是處于干旱缺水的狀況,圍繞抗旱和節水兩大主題,以開發有限水資源的潛力為中心,以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為目標。
目前相關人員已經在4個縣建立12個國家級墑情監測點,,6個縣建立22 個自治區級墑情監測點,通過墑情旱情監測指導全區農業生產。將寧夏農田墑情監測分為引黃灌區、中部干旱區、南部山區3 個區。
2、寧夏土壤墑情監測技術要求
相關地區的監測方法主要是采用烘干法和土壤水分速測儀法相結合監測,各監測點根據監測數據,降雨量和當地生產管理需要撰寫土壤墑情簡報。并于2 個工作日內上報自治區農技推廣總站土肥科和全國農技中心節水處;自治區農技總站根據各縣上報的數據匯總編制寧夏農田土壤墑情簡報,并上報自治區農牧廳和全國農技中心節水處。
土壤墑情與旱情評價主要依據土壤水分測定結果和不同作物生長階段的需水要求,參照土壤田間持水量、土壤質地、凋萎系數、降水、土壤水分同期記載,分別分析土壤墑情適宜程度,對作物生長及產量可能帶來的影響,同期土壤水分變化等。
寧夏土壤墑情與旱情管理系統基本上已經完善,還有部分細節,相關單位也在逐步改進中,掌握土壤墑情與旱情管理系統有利于監測農業的生長情況,有效改進農業生產和增產,促進第一產業的發展,同時增加農民的收入。